Tateurndina ocellicauda
Peacock Gudgeon

科学分类
快速统计
水族箱建造信息
关于此物种
基本描述
详细描述
孔雀虾虎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流速缓慢的溪流和雨林水潭,对于专注的爱好者来说是一个迷人的物种。其自然环境由柔软、清澈且常被单宁酸染色的水体构成,水流极小,植被丰富。复制这种原生环境是其长期健康的关键。一个铺有柔软深色底砂的鱼缸可以凸显它们的颜色,而由沉木、落叶和岩石构成的网络则提供了必要的躲藏处和领地边界。茂密的植物,无论是扎根的还是漂浮的,都有助于散射光线,模仿其原生水域昏暗的环境,让它们感到安全。
尽管被认为是温和的,但它们的社会结构很复杂。雄性之间可能会变得领地性极强,尤其是在较小的鱼缸中或争夺配偶时。为减轻攻击性,最好将一只雄性与几只雌性一起饲养,或确保一个大型、结构复杂的环境,让多只雄性可以建立各自的领地。当与小型、温和的物种,如小型灯鱼、波子鱼和鼠鱼等不会与它们争抢食物的鱼混养时,它们是出色的混养鱼。避免将它们与活泼好动或具攻击性的缸友混养。
该物种是偏爱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在圈养环境中,高质量的饮食对于促进健康和繁殖准备至关重要。虽然它们可能会接受薄片和小型颗粒饲料,但它们的饮食应定期补充活体和冷冻食物,如丰年虾、水蚤和红虫。它们活动适度,大部分时间在鱼缸的中层和底层区域探索。这种鱼的寿命可达数年,对于能提供一个稳定、维护良好且装饰得当的环境的水族爱好者来说,饲养它们是一项有价值的承诺。
科学描述
尾眼虾虎(Tateurndina ocellicauda)是塘鳢科(Eleotridae)的一员,通常被称为塘鳢。这一分类通过一个独特的形态特征将其与真正的虾虎鱼(Gobiidae)区分开来:它的腹鳍是分开的,而大多数真正的虾虎鱼的腹鳍则愈合形成一个吸盘状的圆盘。其种名 ocellicauda 是一个拉丁语组合,意为“带眼斑的尾巴”,指的是其尾鳍基部的显眼黑点。
该物种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异形,随着成熟会变得更加显著。雄性通常会在头部背侧形成一个突出的额包,这是一种脂肪沉积,而雌性则没有。相比之下,雌性的腹部往往更圆、更饱满,当她们抱卵时尤为明显。其体型呈纺锤形,流线型的身体便于在其原生的靜水(lentic)生境中活动。
在生态学上,尾眼虾虎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低地淡水系统的特有物种。它作为一个微型捕食者,在植被茂密、流速缓慢的溪流和水潭中觅食小型昆虫、幼虫和微型甲壳类动物,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其低耗氧量和低废物产生量表明其新陈代谢效率高,非常适合其生存环境。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尾眼虾虎被归类为“无危”(LC),这反映了其在原生地域内拥有稳定且广泛分布的种群,目前没有对其生存构成直接的重大威胁。
繁殖描述
繁殖孔雀虾虎是一项中等难度但回报丰厚的尝试。成功始于一群状态良好且性别明确的鱼。雄性可以通过其成熟时头上出现的突出额包以及通常更鲜艳的体色来识别。雌性没有这个额包,体型明显更圆;当准备产卵时,她们的腹部通常会呈现出独特的黄色调。对于繁殖设置,一雄配两雌或更多雌的比例是理想的,以减少对单一雌性的求偶压力。
建议使用一个专门的繁殖缸。它应包含非常温和的过滤系统,如海绵过滤器(水妖精),以保护鱼卵和鱼苗。触发产卵的关键是提供合适的洞穴。小PVC管、陶罐或专门制作的陶瓷洞穴都非常适用。雄性会选择一个洞穴,将其清理干净,然后开始复杂的求偶展示以引诱雌性进入。一旦雌性接受,她会将粘性卵产在洞穴的顶部或壁上。
受精后,雄性会赶走雌性,并承担起所有的护卵职责。他会勤奋地守护洞口,并用鱼鳍为鱼卵扇水以提供氧气和防止真菌滋生,这个过程会持续数天直至孵化。一旦鱼卵孵化,建议将雄性移走,因为他的父爱本能会减弱,可能会吃掉鱼苗。刚孵化的鱼苗非常微小,最初需要微观食物,如草履虫或液体开口粮。几天后,可以过渡到稍大的食物,如微虫和刚孵化的丰年虾。通过少量、频繁地换水来保持纯净的水质,对于鱼苗的存活和健康发育至关重要。